圣经与神学
九本讲述浸信会历史与神学的好书
2025-08-25
—— Wyatt Graham

我最近正在研读浸信会的神学与历史,觉得把自己发现的一些必读书分享出来,或许对大家也有帮助。那就从第一本开始吧:

汤姆·内特尔斯(Tom Nettles)《浸信会》(The Baptists),第一卷:《塑造浸信会身份的关键人物》(Key People Involved in Forming a Baptist Identity),2005 年,苏格兰导师出版社(Mentor, Scotland)

汤姆·内特尔斯的《浸信会》(第一卷)简要勾勒了浸信会早期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我认为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运动中关键的牧师与神学家。举个例子,我之前并不知道,威廉·基芬(William Kiffen,1616–1701)不仅是牧者,还是富有的商人,他用自己的财富支持事工。

内特尔斯提出了两种理解浸信会起源的路径:第一种,是以“良心自由”为核心来界定,就像约翰·史密斯(John Smyth)、托马斯·赫威斯(Thomas Helwys)或是 E. Y. 穆林斯(E.Y. Mullins)那样,他们强调“灵魂在宗教事务中的灵魂自主能力”(the competency of the soul in religion),并视之为浸信会思想的核心。第二种,则是像内特尔斯所主张的那样,认为浸信会的信条是从更大的基督教信仰框架中流淌出来的。

因此,他强调:“浸信会必须首先是基督徒和新教福音派,然后才能称为浸信会”(13 页)。内特尔斯认同这种观点,并称之为“真理一致派”(coherent-truth party)。

我自己也相信,浸信会应当把自己看作是新教内部的一个更新运动。我们首先因信基督而成为基督徒;其次,作为非天主教的西方基督徒,与各改革宗教派保持合一,我们是新教徒;最后,在普世教会诸多新教教派之中,我们才以“浸信会”来标识自己。

卢克·斯坦普斯(Luke Stamps)与马修·爱默生(Matthew Emerson)《浸信会的异象:基督徒教会的信仰与实践》(The Baptist Vision: Faith and Practice for a Believers’ Church),B&H学术出版社,2025

谈到浸信会异象作为新教内部的一场更新运动,我认为斯坦普斯与爱默生合著的《浸信会的异象》在这一方面阐述的很好。他们在书中这样解释道:

“我们将提出一个有关浸信会未来的具体愿景——一个更明确、更刻意地定位于‘独一、圣洁、大公、使徒性的教会’内部的更新运动。正如我们将在本书第一部分所论述的,浸信会基督徒首先是基督徒,其次才是新教和福音派基督教的一个特定表达。唯有从这种广义的大公(catholic)与改革宗(reformational)立场出发,浸信会才能有效地提出自己根据圣经不断改革与更新的主张。”(3 页)

顺便说一句,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个异象(我也很认同),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浸信会起源的理解。他们解释道:

“浸信会出现在 17 世纪英格兰分离派运动的背景下,而英格兰分离派又源于英格兰宗教改革。”(28 页)

不过,这种看法只是关于浸信会起源的三种常见说法之一,这三种说法可以这样分类:

  1. 浸信会使徒承续论(Baptist successionism,如“地界主义”(Landmarkism)、《血路》(Trail of Blood,该书由美南浸信会牧师詹姆斯·米尔顿·卡罗尔 [James Milton Carroll] 于 1931 年所著,收录了他关于浸信会历史的五篇演讲。他在书中提出浸信会是从最早的基督徒一脉相承而来的观点。译注))
  2. 重洗派发展的结果(Anabaptist kinship view)
  3. 英格兰分离主义者(English Separatist view)

斯坦普斯与爱默生认同第三种观点,他们解释说:

“英格兰分离派论是关于浸信会起源最有历史可信度的看法。早期浸信会是从那些脱离国教、旨在建立更遵循新约规范的会众中兴起的。我们通常称这些教会为‘会众制’(congregationalist),因为他们寻求建立由‘可见的圣徒’(visible saints)组成的独立会众。”(29 页)

顺便说一句,他们还给出了一个关于地方教会的新定义,这个定义成了我最喜欢的定义(143 页):

“浸信会是由可见的圣徒组成的立约群体,他们彼此承诺,一同行在主耶稣基督的管教与秩序中。”

我在自己写的那篇有关地方教会的文章里,也采取了类似的思路。

马修·宾厄姆(Matthew Bingham)《正统激进派:英国内战中的浸信会身份认同》(Orthodox Radicals: Baptist Identity in the English Revolution),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

在《正统激进派》一书中,马修·宾厄姆的核心论点是:在 17 世纪 40 年代以及英格兰共和时期(Interregnum),一些英格兰的会众制教会开始拒绝婴儿洗礼。然而,由于当时尚未形成一个明确且自觉的“浸信会”教派身份,这些人更准确的称呼应是“倾向浸信会的会众制信徒”(baptistic congregationalists),而非教派意义上的浸信会成员。

虽然他的这一论点仍会遭到学界挑战,而且我怀疑,这个过程可能并不像宾厄姆描绘的那样简单明了。但总体上,他所说的“特别浸信会(Particular Baptists)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会众制背景中兴起”的观点,似乎是站得住脚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特别浸信会或“倾向浸信会的会众制信徒”(用宾厄姆的说法)在许多方面与约翰·欧文或约拿单·爱德华兹有共同之处。但也可以认为,浸信会更彻底地贯彻了会众制的逻辑:建立一个由“重生的信徒”组成的会籍,从而避开了一些会众制教会(公理会)在“半途之约”(Halfway Covenant)问题上的争论。

我自己没有足够的历史功底来完全验证宾厄姆的论证,但整体来说,他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合理的。不过,正如一位做历史研究的朋友对我说的那样,这一论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特别浸信会,因此将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修正。

马修·爱默生(Matthew Emerson)、克里斯托弗·摩根(Christopher Morgan)、R. 卢卡斯·斯坦普斯(R. Lucas Stamps)主编《浸信会与基督教传统》(Baptists and the Christian Tradition),B&H学术出版社,2019

作为一本多位作者合著的作品,《浸信会与基督教传统》并不总是强调浸信会独特的重点,因为它的目的是展示浸信会如何置身于福音派或新教运动之中,并与早期教会保持一致。

我特别喜欢浸信会神学家W. 麦迪逊·格雷斯(W. Madison Grace)所写的那一章,因为他强调了一点我认为至关重要的内容:浸信会必须认同《尼西亚信经》所表达的“古典教会论”(classic ecclesiology):教会是“独一、圣洁、大公、使徒性的”(one, holy, universal, and apostolic)。“在历史上,浸信会一直持守这种古典教会论。”(110 页)

更详细地说,格雷斯写道(111 页):

“‘教会’(ἐκκλησία)一词原意是‘聚会’,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它的含义不仅仅是人群的聚集。教会并不只是‘在一个地方聚在一起的人’,它还有目的、礼仪、信仰与信条。早期这种更丰富的‘教会’理解,可以在爱任纽(Irenaeus)的信仰告白中看到。他称‘教会……分布在全世界,直到地极’。在这种更宽泛的定义中,那些具体而重要的教义肯定——目的、礼仪、信仰与信条——旨在代表整个教会的传统与信仰。按照早期基督徒的逻辑,否认这一理解,就会让人质疑其是否有资格成为教会成员。正如《使徒行传》十五章所显示的那样,我们看到早期教会延续了一种传统:将教会的成员范围限定在某一特定群体所持守的信仰或信条之内。”

他还补充说( 111–112 页):

“在具体讨论这些特征之前,必须指出,古典教会论同时肯定了普世教会与地方教会。教会既可以在地方层面理解,如家庭教会或地区教会;也可以在普世层面理解,即耶稣基督的身体。这也是为什么在教父们看来,分裂是危险的。作为蒙赎之人的群体,普世教会的基督徒与世界各地所有蒙赎的群体相连。在早期教会时代结束之前,教会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这两方面都得到了确认,尽管这种确认在表述上并不完全一致,且后来还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无论如何,对早期教会来说,‘蒙赎之人的群体’应该广泛地被表达为‘独一、圣洁、大公并使徒性的’教会。”

斯坦利·福勒(Stanley Fowler)《斯坦利·K. 福勒文集》(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Stanley K. Fowler

在这位著名浸信会神学家斯坦利·福勒文集的第二卷中,他探讨了“教会”这一主题,这也是我自己非常关心的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在加拿大,浸信会基督徒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美国的模式,而不是英国的。

值得听听福勒本人是如何描述这种倾向的(26–27 页):

“过去几年,我参与过一些对话,这让我对一种奇特的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即在坚持地方自治的同时,又坚持一个极其狭窄的教义基础来与其他教会建立任何正式联系。这种教会论大概是这样运作的:真正的教会是地方教会,其它一切都纯属可选,而且只是出于实际考虑才存在。虽然在理论上可能承认有普世教会,但在现实中,这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任何可触摸的具体结构。所以,在这种观点下,举证的责任落在那些想要在地方会众之外建立正式架构的人身上。而既然这些架构是完全可选的,它们的教义基础也同样是可选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随意收窄这一基础,而不违背圣经关于教会合一的原则,因为我们并没有分裂真正的(地方)教会。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认为普世教会是圣经关心的事项,甚至视普世教会为首要的现实,并且它在地方教会中得以体现,那么,举证的责任就落在那些想要与其他教会脱离关系的人身上。”

福勒考察了多份当代浸信会信条,指出它们往往忽略了对普世教会的讨论,而地方教会正是普世教会所彰显的现实。不过,他也提到,英国的浸信会并没有失去这一原初重点,并引用了“英国与爱尔兰浸信会联盟”(Baptist Unio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在 1948 年的一份宣言作为例证。

他接着写道(40 页):

“这些显示出地方教会自主意识增强、而普世教会在实际中作用渐趋微弱(尽管理论上通常并未否认其存在)的例子,反映了北美浸信会教会论的发展轨迹。然而,在其他英语世界的语境中,这一走向有时却截然不同。”

我赞同福勒的这一评估。我甚至怀疑,我们作为浸信会的“收窄”现象,可能更多源于 20 世纪的美国模式,而非传统或英国式的浸信会生活与实践。

《浸信会的教会论》(The Baptist Doctrine of the Church,1948)

1948 年,英国与爱尔兰浸信会联盟(Baptist Unio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理事会通过了一份名为《浸信会的教会论》(1948)的声明。我觉得这份文件很有新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斯坦利·福勒的观点(他在论证中就引用了这份文件作为证据之一)。

例如,《浸信会的教会论》(1948)是这样定义地方教会与普世教会的:

“地方教会的成员资格,使得‘独一、圣洁、大公的教会’的团契在现实中得以体现。信徒的聚集,正是神在地上与天上独一教会的地方性彰显。因此,《使徒行传》20:28 中将以弗所教会称为‘神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教会’,其实是将原本属于整个大公教会的称谓用在了地方教会之上。与基督之间那种至关重要的关系,在地方教会完全成员的身份中得以体现,同时也意味着加入了那个横跨时间与永恒、在世奋战并在天得胜的教会。对于浸信会来说,在这样一个地方的基督徒群体中敬拜与服事,正是作教会成员的本质所在。”

这一点,是从他们关于普世教会的教义推导出来的:

“虽然浸信会长期以来在立场上与其他宗派有所区分,但他们始终声称自己是我主耶稣基督独一、圣洁、大公教会的一部分。他们相信,大公教会是我主耶稣基督里圣洁的信徒群体,由他亲自建立,他是唯一的元首,并借着圣灵内住其中。虽然她以多种教派形式显现,以各种组织方式存在,并分布于全世界,但她在基督里仍然是合一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上帝在历史中所拣选并使用的器皿,以成就神圣的旨意。”

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W. 麦迪逊·格雷斯(W. Madison Grace)所说的,即浸信会的确拥有古典的教会论。我最近也写过一篇与这一观点相契合的文章,欢迎阅读。

迈克尔·海金(Michael Haykin)著《我们中间站着所爱的人:浸信会传统中圣礼的复兴》(Amidst Us Our Beloved Stands: Recovering Sacrament in the Baptist Tradition),莱克斯汉姆出版社出版社,2002

迈克尔·海金是著名的浸信会历史学家。和斯坦利·福勒一样,他非常关注英国的特别浸信会。正因为如此,他肯定了主的晚餐和洗礼的圣礼性质。这本书值得一读,能够让人感受到浸信会丰富的神学思想历史,而这些思想在 20 世纪的某些环境下曾被过度简化或狭隘化。

《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Second London Baptist Confession,1689)

《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虽然不算是一本书,但是它具体展现了 17 世纪特别浸信会的信仰。令我觉得有趣的是,这份信条像《萨沃伊宣言》(Savoy Declaration,1658)那样,刻意与《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保持一致。大致来说,这三份信条可以看作同一神学思潮的不同表现。由此可见,特别浸信会视自己为新教内的一个复兴运动。

《浸信会问答》(The Baptist Catechism

本杰明·基奇可能是(Benjamin Keach)是《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1689)作者之一,他和其他人共同撰写了《浸信会问答》,又称“基奇问答”(Keach’s Catechism)。这本问答书值得一读,甚至可用于家庭和教会的教导。顺便提一句,基奇因此曾遭受枷锁示众的公开羞辱,我还用这幅形象作为本篇文章的封面图片!

浸信会神学与历史推荐书单

  1. 汤姆·内特尔斯(Tom Nettles)——《浸信会》第一卷(The Baptists, Vol. 1):塑造浸信会身份的关键人物(Key People Involved in Forming a Baptist Identity 亚马逊购买链接
  2. 卢克·斯坦普斯(Luke Stamps)与马修·爱默生(Matthew Emerson)——《浸信会的异象:基督徒教会的信仰与实践》(The Baptist Vision: Faith and Practice for a Believers’ Church 亚马逊购买链接
  3. 马修·宾厄姆(Matthew Bingham)——《正统激进派:英国内战中的浸信会身份认同》(Orthodox Radicals: Baptist Identity in the English Revolution 牛津大学出版社 | 亚马逊购买链接
  4. 马修·爱默生(Matthew Emerson)、克里斯托弗·摩根(Christopher Morgan)、卢卡斯·斯坦普斯(Lucas Stamps)(主编)——《浸信会与基督教传统》(Baptists and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B&H 学术出版社购买链接 | 亚马逊购买链接
  5. 斯坦利·福勒(Stanley Fowler)——《斯坦利·K. 福勒文集》第二卷(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Stanley K. Fowler, Vol. 2 H&E购买链接 | 亚马逊购买链接
  6. 《浸信会的教会论》(The Baptist Doctrine of the Church,1948)在线阅读链接 | 也被福勒文集引用
  7. 迈克尔·A. G. 海金(Michael A. G. Haykin)——《我们中间站着所爱的人:浸信会传统中圣礼的复兴》(Amidst Us Our Beloved Stands: Recovering Sacrament in the Baptist Tradition莱克斯汉姆出版社购买链接 | 亚马逊购买链接
  8. 《伦敦浸信会第二公认信条》(Second London Baptist Confession,1689)创建者事工在线阅读 | PDF下载链接
  9. 《浸信会问答》(The Baptist Catechism 官方网站链接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加拿大福音联盟英文网站:9 Books on Baptist History & Theology You Should Read.

Wyatt Graham(怀亚特·格雷厄姆)美南浸信会神学院博士。现任达文特研究所(The Davenant Institute)执行主任和福音联盟TGC 加拿大主编。您可以在 X 或他的网站上关注他。
标签
浸信会
推荐
大公教会
古典教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