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19年10月30日)世界各地有超过10亿的印度教徒正在庆祝一年一度的排灯节(Diwali)。锡克教和耆那教的信徒也会庆祝这个节日。排灯节是为期五天的宗教活动。因为大多数印度教徒生活在印度,所以它也是印度一年之中最重大的节日。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帮助各位读者借着九个事实来认识印度教。
第一,虽然印度教常被人们看作一种宗教,但准确的说它是由多种宗教组成的“宗教家族”,但这些宗教信奉相同的东西、有许多共同点。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早期印度教起源于公元前55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开始使用“印度”(Hindu)一词,用来描述生活在印度河以东的百姓。一千多年来,"Hindu"这个标签没有具体的宗教内涵。但在19世纪初,“印度教”一词由英国作家开始使用,指的是吠陀教(Vedic)相关的一系列宗教传统。一些现代印度教徒更喜欢“吠陀宗教”或“永恒法则”(sanatana dharma ,"eternal law")这一名称,而不是印度教(Hinduism)这一标签。
第二,大多数印度教的变体都是主神教(henotheistic),他们崇拜单一神灵,但不否认其他神灵的存在。印度教徒认为,神明都是吸纳了无穷力量的化身,掌管一切,人不可能完全认识它。最著名的三个主神,也被称为三相神(trimurti),是宇宙的创造者梵天(Brahma)、宇宙的守护者毗湿奴(Vishnu),以及宇宙的毁灭者湿婆(Shiva)。一些印度教徒甚至认为耶稣是他们相信的其中一个神灵的显现。
第三,印度教不像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有一本特定的经书(如《圣经》或《古兰经》),而是有许多宗教著作。《吠陀》(Vedas)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是用梵文写成的经文和诗歌,其中包含了古代圣人所得到的启示。《奥义书》(Upanishads)成为印度哲学的许多重要课题的基本来源,如因果报应(业力)和法。其他宗教著作包括《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宇宙古史》(18 Puranas,有四十万节之多)、《罗摩衍那》(Ramayana,另一个古代长诗)。
第四,印度教徒认为人生竭力追求(puruṣārtha)的四大目标是:法(dharma)——也称达摩,即履行道德和义务;利(artha)——追求物质财富;欲(kama)——享受物质财富;解脱(moksha)——从物质世界和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一般来说,印度教徒认为“法”比利欲重要,而“解脱”则被认为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
第五,印度教的圣典概述了四种主要途径,彼此并不互斥。这些途径可以帮助人经验到“梵”(Brahman),并获得解脱。这四种途径包括:业力瑜伽(Karma Yoga)——无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巴克提瑜伽(Bhakti Yoga)——通过奉献和服务来爱梵天;净土瑜伽(Jnana Yoga)——学习和思考圣典;拉贾瑜伽(Raja Yoga)——预备身体和心灵,进行深度冥想和内省,可以超然物外,不受物质所累。西方很多人用作运动练习的瑜伽姿势就是来自拉贾瑜伽。
第六,印度教没有罪的概念。印度教徒相信,福祸都是人一手所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karma",业力,来自梵文,字面意思是“行为”),指的是什么样的行为就会(立刻或者在未来)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好的行为,或者是被人们称赞的行为,也是与法一致的行为(有利于提高精神境界),就会带来好的后果或回应。反之坏的行为,也就是违背法的行为,就会有相反的后果。
第七,印度教徒认为灵魂或真我(atman)是永恒的。当肉体死亡时,灵魂会在另一个身体中重生,变成昆虫、动物或人类。生、死、重生的循环被称为轮回,但在印度教中被称为三摩地(samsara)。因果报应(业力)可以延续到未来,影响人再次出生和身体的样子。当一个人获得解脱(moksha)时,他们就从死亡和重生的循环中解放出来。
第八,印度教有超过10亿的信徒,是仅次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宗教。绝大多数(98%)印度教徒生活在印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印度教徒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主流宗教群体,在印度,25岁以上的印度教信徒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年数是平均5.5年,在孟加拉国则为平均4.6年,在尼泊尔是平均3.9年。不过,那些生活在欧洲和北美的印度教徒往往受过高等教育。在美国,成年印度教徒平均接受15.7年的正规学校教育,96%的成年印度教徒有大专以上学历。
第九, 由于印度教徒容易对神圣天启很着迷,许多基督教护教学者建议在向他们传福音时,可以直接求助于圣经,而不倚靠论证。宣教士兼植堂牧师布伦南(J. Brennan)建议我们在给印度教徒传福音时,可以与他们一起阅读的一些经文有:创造的故事(创1-2)、人类的堕落(创3)、上帝的律法(出20:1-21)、真正的污秽(可7:14-23)、治愈瘸子(可2:1-12)、耶稣击败撒但(路4:1-13)、耶稣的死亡(可15)、基督的复活(太28)、财主和拉撒路(路16:19-31),法利赛人和有罪的女人(路7:36-50)、彼得的听众悔改(徒2:37-41),跟随耶稣的代价(太10:26-39),以及因信得救(弗2:1-10)。
译:小靴子;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9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Hindu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