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件危险的事。尽管近代的基督徒不再像前人那样忌讳提问,而且也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我们依然吃不准该怎样提问。
我们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中立的:提问不是在世界的田野上一边吹泡泡一边玩耍。提问是智识生活的根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提问设立了人与世界和与神的位置。我们提的问题反应了我们的心灵、意愿、思想,甚至身体的方向:要么更加贴近三位一体的神和祂的爱,要么与其背道而驰。
《路加福音》让我们看到两种对待天使宣告的不同提问,一种带来危险,一种得到祝福。祭司撒迦利亚在殿中事奉神时提出的怀疑,与我主的母亲怀着敬虔谦卑之心提出的信心之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主的使者出现在撒迦利亚面前时,路加告诉我们,祭司“惊慌害怕”(路 1:12)。 天使宣告的是好消息——对于这位膝下无子的悲伤之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消息:当施洗约翰出生时,撒迦利亚和伊利莎白将会“欢喜快乐”(14 节)。
不过,撒迦利亚却提了一个透出浓浓怀疑的问题:“我凭着什么可知道这事呢?我已经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纪老迈了。”(18 节)天使责备了他。在告诉撒迦利亚自己是谁之后,天使对他说,“到了时候,这话必然应验。只因你不信,你必哑巴不能说话,直到这事成就的日子。”(20 节)
表面上看,撒迦利亚的问题似乎非常合理。然而,他问题的细节和提问的形式却揭示了他受责备的原因。在英文钦定版《路加福音》里,撒迦利亚提问时所使用的字眼与七十士译本中亚伯拉罕在《创世记》15:8 中所提出的问题完全一样,“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在第 5 节中,耶和华告诉亚伯拉罕,他将有一个儿子——亚伯拉罕相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6 节)。接下去,亚伯拉罕在第 8 节中提出问题,他如何才能知道上帝应许他将拥有那片土地。
这样近距离地剖析,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撒迦利亚的提问显出他的不信。撒迦利亚暗指自己所处的位置可能和当年亚伯拉罕一样——但是他把亚伯拉罕所分开的内容合并在了一起:神应许亚伯拉罕和撒莱他们会有儿子,神又笼统地说亚伯拉罕将会“拥有”这块土地。亚伯拉罕听说他将有一个儿子,因为他相信神,耶和华就以此为义;撒迦利亚听说他将有一个孩子,他想知道他凭什么知道这真的会发生。
在《罗马书》4:17 中,保罗明确指出,亚伯拉罕对神在《创世记》第 15 章中的应许之回应,是对神大能的肯定: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能赋予必死的身体以生命、使无变为有的神——这也是叫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罗4:17,8:11)。撒迦利亚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在质疑神的创造力和再创造力。
撒迦利亚也质疑神的启示是否可靠。因此,他为提出问题而受到惩罚:不能说话,直到约翰出生,应验了神的话之后。加百列“是站在神面前的,奉差而来对他说话,将这好消息报给【撒迦利亚】”,但撒迦利亚依然“不相信【他的】话”(路 1:19-20)。于是,撒迦利亚所受了相应的处罚,这是神一贯的方式。
撒迦利亚不接受神话语本身的权柄,他希望根据某种超越上帝话语的标准来确认其真实性。虽然他的问题看似谦卑,但他的不信却毫无依据。当天使来到撒迦利亚面前时,他正在圣殿中烧香。作为大祭司的他当然知道,在上帝神圣的计划中,年纪老迈并不会成为生育的障碍。但是,如果天使没有制止撒迦利亚的不信,他就会继续不断地怀疑上帝的计划和目的是否可靠,这样的后果最后会导致他再也说不出话来。
撒迦利亚的问题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正确的。有一种提问方式和模式会让人变得尖酸刻薄,怀疑不信。
在这种情况下,撒迦利亚丰富的学识和神学训练并没有预备好他,让他能够正确地面对神的启示。我们可以说,他是为了想相信从而寻求更多的理解。撒迦利亚想确定地知道神的应许会以何种形式出现,他需要多一份安全感,所以我倾向于认为,他并不是完全不信,而是因为惧怕。
路加并没有只写撒迦利亚的怀疑。马利亚也以问题来回应天使的宣告。
当天使第一次称马利亚为“蒙大恩的女子”时,她感到疑惑。路加使用了两个重要的词来描述马利亚的反应(路 1:28)。首先,他说马利亚很惊讶(ESV 版译为“极其不安”),就像哲学家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那样。这个词只在新约圣经此处出现,但在色诺芬和柏拉图的作品中,这个词经常用来描述一种混乱困惑的状态。接下去路加告诉我们,马利亚做了任何困惑不解的人都会做的事情:她试图弄清楚天使的宣告到底意味着什么(第 29 节)。
虽然天使告诉她不要怕(第 30 节),但《路加福音》的其他地方告诉我们,天使出现的时候,人都会惊慌害怕(第 12 节,2:9,24:5),唯一的例外是当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路 22:43)。马利亚可能会感到困惑,但她并不害怕。
相反,马利亚提出了一个问题。她尝试明白天使的意思。她问,“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路 1:34)。圣经译者通常将她的问题翻译的与撒迦利亚的问题一样,但《路加福音》的意思很明确:撒迦利亚想让天使告诉他如何知道天使的话会实现,而马利亚想知道天使的应许将怎样发生。
在希腊文中,马利亚使用了未来时态动词,直译意思就是:“这事将如何成就呢?”("will this be"),因为她知道天使所说的一定会实现——这点她很清楚,不需要再单独验证。撒迦利亚的问题表明了他的怀疑,而马利亚的提问则揭示了她的信心。
此外,马利亚想要了解这将如何发生,这样她就可以顺服上帝的引领;她提问的原因不是不愿顺服,也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想理解,并预备全心全意的顺服。她交托出自己的意愿,以此结束了问题:“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第 38 节)在《创世记》中,夏娃不愿质疑蛇的谎言,让人类陷入死地,而马利亚向天使提出的问题则使人类获得救赎。
马利亚方式的提问是每个基督徒都当学习的:那一刻,她是神学家的新约典范(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学家)。马利亚热爱研读神的话语,当天使来宣告时,她已经预备好了。她知道:信才能懂,懂了才能顺从。她毫不在意自己的无知,因此她可以自由地提问,因为她知道神的启示会给她和世界带来益处。
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学到很多。《创世记》第 4 章有两种敬拜模式:亚伯的敬拜是主所接受的,而该隐的则不是。《路加福音》第一章中,有两种询问模式:一种是主所欢迎的,另一种则不是。
五世纪叙利亚神学家萨鲁格的雅各布(Jacob of Sarug)写道:“审慎的人啊,请看,有一种(类型的)提问是有益的,还有一种怀疑的提问会带来害处。”有一种人“询问,但他不会被轻视,因为他站在真理的一边”,而另一种人“争辩,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如何辨别提问者忠心与否,是一个难题。撒迦利亚看似老练,在天使面前显示他的渊博学识,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恐惧和焦虑搅动着他的心,他深入经文,以为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利亚。她试图在一个奇怪的时刻找到自己的方向:她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话语道出了她的疑惑,同时也显出她对神炽热的爱。以理解为目的的提问很少是错误的。
撒迦利亚受到了责备——但这是一种医治性的责备,这种责备修复了他和神的关系,没有让神疏远他。路加对撒迦利亚的描述没有停留在他的不信。路加告诉我们,撒迦利亚和伊利莎白“在神面前都是义人,遵行主的一切诫命礼仪,没有可指摘的”(第 6 节)。当约翰出生时,他按照天使的指示为儿子取名,顺服神的旨意。接着,他的舌头也舒展了,就说出话来,“称颂神”(第 64 节)。
撒迦利亚不幸的提问是他忠心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路加记录了这个问题,让我们学会像马利亚一样提问,并对那些不会提问的人以恩典相待。
提问是一门艺术,难以掌握,因为人心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充满了黑暗、谎言和自欺。当神的话语刺入我们的心时,就像当年刺入马利亚的心一样,我们常常会困惑犹豫。
这是我们荣耀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像马利亚一样,以真诚和信心向神提出问题,来迎接神的应许:“这将怎样成就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备好和她一起说:“我是主的仆人,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第 38节)。
编者按:更多内容在马修·李·安德森(Matthew Lee Anderson)的新作《质疑:在信仰生活中培养对学习的热爱》(Called into Questions: Cultivating the Love of Learning Within the Life of Faith)穆迪出版社,2024 年。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Mary, Model Theologian: Learning to Question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