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我也是”运动能否驱使好莱坞重新审视其性观念?
2019-03-26
—— Brett McCracken

最近娱乐圈受到极大的震动,很多系统性的性侵犯案件一件一件地被披露,而名单每一天都有新的名字加上: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马特·劳尔(Matt Lauer)、加里森·基勒(Garrison Keillor)、查理·罗斯(Charlie Rose)、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阿兹·安萨里(Aziz Ansari)等,毫无疑问的,还有很多还未曝光。

这一连串好莱坞(连同其他工业、文化界,包括教会)的阴暗面曝光,造就了这个关于虐待、性骚扰的“#我也是”(#MeToo)运动,而这个运动其实是很好的也很有必要,就如我们要不断把隐藏的罪曝光一样。

在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仪式中,好莱坞的明星们都穿着黑衣去响应“#我也是”运动,当中有数个演讲提到歧视和虐待。而很多在场的人士都佩带上“时间到了”(Time’s Up)的扣针,以表示支持这个本月开始的对抗职场性骚扰的运动。

而这“时间到了”胸针配合了一个更大的运动,预示一个清算将会来临,一个新的日子会来临。好莱坞最重要的杂志——《综艺》十月版的封面印上了韦恩斯坦的头像和加了“游戏结束”(Game Over)的标题。

“现在好莱坞的话题改变了,”布莱特·郎(Brent Lang)和伊丽莎白·威戈梅斯特(Elizabth Wagmeister)在《综艺》上的一篇文章写到:“好莱坞的演艺行业现在希望韦恩斯坦和其他人的恶行可以激发娱乐圈和其他行业的反思。”

但是,好莱坞充斥性爱的文化是不是真的完结了呢?这个改变的范围又有多大呢?

因为,虽然把这些系统性的性骚扰和性侵犯曝光确实是好事,但事实上,一直以来,好莱坞一直是这个视性爱为商品、视诱人身体为便宜货并销售给大众享用的帮凶。

如果韦恩斯坦的一位受害者告诉《综艺》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真的,那么娱乐圈一定要认真想想他们传播的那种性观念是不是今天一系列丑闻的种子了。

作为消费品的性爱画面

历史上,好莱坞对性的手法一直都是偏向更加开放和裸露。电影业早期,制作者发现在电影上有性的镜头会更卖座。在1930至1950年代,那时还有《电影制作守则》,有审查员尝试约束好莱坞影视的性爱内容,但到了1960年代,好莱坞作品增加了大量的性爱内容,使一个又一个禁忌被解除。

1960至1970年代,好莱坞对性和裸露的解放,跟色情作品的增长刚好在同一时期发生,但我们对这不会大惊小怪。色情事业现在在美国是价值150亿美元的工业。色情事业公然把演员性化和物化成消费品,而好莱坞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对性的手法其实也大同小异。

今天的电影和电视剧有很多性爱内容和性感(通常是祼露)的身体出现(包括金球奖提名片《权力的游戏》),这反映了好莱坞视性爱为商品,理解性爱对追求眼目情欲的观众极具吸引力。把性爱和性感的躯体放在屏幕前供大量消费者观赏,其实是邀请第三者去观察一次亲密性行为,而这亲密其实并不属于他们,虽然他们觉得他们可以消费。

先不谈裸露和性爱描述,好莱坞对性的描述和定位,就是邪情和性欲在你情我愿下是不该被否认的,如果是真实的就去做,爱就是爱。而虽然“双方意愿是唯一的界线”在好莱坞的眼中是公平和解脱的,但事实上这变相加剧了色情文化的危害,让每一个人或每一段关系都更充满性关系。

近期电影所传递的性观念

让我们看看2017年两套最受欢迎的电影,它们都得到金球像提名,也很有可能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水形物语》(The Shape of Water《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两套都是很好的制作,而它们也含好莱坞那种解放的性伦理。

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因为《水形物语》而夺得金球最佳导演奖。此电影是一个以冷战为背景的科幻小说,是有其吸引之处,但不幸地,它推广一种惹人厌恶、悖逆的、“爱就是爱”的性观念。这电影的女英雄艾丽莎(Sally Hawkins饰演)是一名哑门卫,她跟一个被囚于机密的政府实验室的两栖野兽成为朋友(想象《黑湖妖潭》中的形象),但艾丽莎和这野兽后来发展出超友谊的关系,堕入爱河,并进行了露骨的、厚颜无耻的人兽交。

卢卡·瓜达尼诺(Luca Guadagnino)执导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在近几个月得到很多的赞誉和奖项。就像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胜出作品《月光下的蓝色男孩》(Moonlight),影片以具艺术性和时代感描述一段浪漫的同性恋。主角由蒂莫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饰演的一个十七岁的男孩,他在1980年代的意大利跟一名24岁的男人(由艾米·汉莫饰演)的有一段夏日恋情。虽然这段恋情是你情我愿的,但这电影引起了来自保守派和自由派关于伦理方面的质疑,其中一个评论指出这电影“以一种温馨和模糊的手法⋯⋯把肛交推向主流”

其中特别可惜的是,这些电影其实可以透过牺牲和约束去探索人的联系与欲望的复杂性,而使电影变得更有观赏性。这两部电影都自我定为激进的,但他们其实用了一个容易的方法,展现这个时代那种过于追求性、把人物化的观点:“有欲望就去放纵”。 其实除了无节制的性爱外,人的尊严和关系不是更有意义吗?跟好莱坞其他电影一样,如果他们的角色能够接受约束、以舍己的视角去探索爱,而非纯粹表达自己肉体的欲望,那这两部电影是可以很有趣的。

这一年有一部很优秀的独立电影《在哥伦布》(Columbus展现了如何达到这个效果。这电影探索一男(John Cho)和一女(Haley Lu Richardson)之间的友情,而他们的关系是亲密的、人性的,而非纵欲的。这电影一点也不拘谨,但它处理角色的尊严做得很好,它不是靠贬低其肉体和性,而是靠以温柔和深刻的方法去探索他们的智慧、情感和灵性上的深度。

玩火

金球奖颁奖礼最讽刺的地方是,虽然性侵犯如何公开地被批评、好莱坞的道德良心如何被唤醒,但是如《水形物语》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类含有人兽交和肛交的电影仍然受到吹捧。有些台上颁奖人仍然穿着诱人的、有领口的和透视的服装,当中还有《五十度》(Fifty Shades)这套淫秽浪漫电影新一期的宣传。好莱坞的宗旨更进一步地宣传:性是商品,大众——而非两人之间——都可以免费享用。

但神创造性不是为了供大众享用,而个人和社会拒绝了这一个观念,坚持人有性的自由,那么若干年后,将会有更多韦恩斯坦或更糟的人出现。

雷·奥特兰(Ray Ortlund)在他那本《婚姻和福音的奥秘》(Marriag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Gospel)中写到:“性就像火一样,在火炉中,它使我们温䁔;但若在火炉之外,它会把整幢房子销毁。”

性在恰当的地方可以给予人生命和愉悦,这地方就是婚姻的火炉;但如果性在不恰当的地方,它是具破坏性的,每一次都是。

近数十年来,好莱坞传播了很多关于这火炉以外的性的描述和影象,那也怪不得现在到处都是山火。在职场上、在家中、在电影中,甚至在我们自己的教会,我们也被山火烧伤,因为我们接受了这种火炉外的火。

当然,这也不全然是好莱坞的错,基督徒太沉默,有时我们是在神设计的火炉以外之火的同谋。去批评诸于人兽交或肛交等极端性况不难,但有些“火炉以外”的性看似无害,如同居男女友之间的性或在自己的床上观看色情电影呢?还有我们对我们的政治和宗教领袖的性犯罪的宽容呢?很多基督徒通常很快去怪责别人,但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恶行。

好莱坞可能无法鼓吹清楚的道德界线,也无法约束,所以这风气可能也不会得到改变,纵然这风气引起了这个“#我也是”的运动。但如果好莱坞做不到,基督徒一定要做到。

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明白,神对性的设计是好的,而所有衪设计以外的都会带来伤害。我们不要让任何火柴、汽油、或星星之火从我们的思绪四面八方涌来。我们一定要知道,在火炉以外玩火可能也很爽,但它会在我们身上留下伤痕。

作为创伤治疗中心的教会

到处都有烧伤的受害者,人们带着“#我也是”的伤痕,当中包括虐待、性的罪恶感、身份认同的危机等等,那教会该如何回应呢?

我们一定要对玩火的真实威胁很清醒,不要做冲动的人而使情况更恶劣。这就是说我们在媒体中看到的,我们更需要有智慧去认识。但作为影院的常客,这些声音我更需要去聆听。

但这种智慧只是防御性的,只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教会一定要成为性革命后的受害者的创伤防御中心;是的,我们要逃避山火,但我们不可逃避受害者,而我们是被呼召去爱和服事他们,即使他们已经受伤得支离破碎(这里有一个好例子了),我们要去邀请他们跟我们一起拥抱基督,去得医治,去盼望,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有性犯罪的疮疤。


译:何坤阅;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ill #MeToo Cause Hollywood to Rethink its Views on Sex?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麦卡拉根)是福音联盟高级编辑,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于加州圣安娜市,二人都是萨瑟兰教会(Southlands Church)的成员,布雷特在教会担任长老。
标签
文化
性爱
影视
艺术
虐待
性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