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面对圣经中的“问题”
2024-08-26
—— Vern Poythress

定义

在面对圣经中看起来“有问题”的经文时,我们必须把圣经当作上帝的话来对待——就终极层面而言,神超越我们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整本圣经历史和救赎历史中按照经文上下文理解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个寻道者的态度。

摘要

在尝试进一步理解圣经中的“问题”时,要把圣经文本当作上帝之道,并且必须以与此特性相符的态度来对待文本。这样的方法可以通过三个视角来进一步描述:规范视角(normative)、情境视角(situational)和存在视角(existential)。规范性视角迫使我们接受通过圣经说话之神对我们拥有权柄,而不是我们对祂拥有权柄。此外,这位上帝深不可测,这意味着圣经中总有我们无法领悟的奥秘。从情境的角度审视会迫使我们放慢脚步,耐心地研究“问题”的更大背景。存在视角审视我们对待神话语的态度,无论那是骄傲,还是因所遇的难题感到沮丧。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圣经中的问题?大多数圣经读者最终都会注意到一些看起来像“有问题”的地方。许多问题与明显的不一致有关。这些问题有多种形式。有时,人们会发现两节经文之间存在张力或明显的不一致。有时,圣经中的某些内容与圣经以外的资料来源——科学家、历史学家、伦理学家或哲学家——的主张之间存在不一致。有时,我们会在教义中遇到不一致。例如,一位上帝怎么可能有三个位格?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关于人性的基本真理

我们可以从关于我们是谁的一些基本真理开始。我们是按照上帝形象受造的人。我们所有人都要在上帝面前负责,上帝是万王之王(诗 103:19)。当我们遇到与圣经相关的挑战时,我们应该用忠于上帝和上帝之所是的方式来回应。这样的回应应该在道德上是正直的。但我们该如何做到呢?

挑战的三个方面

约翰·弗雷姆(John M.Frame)曾指出,人类的道德决策涉及三个方面,可以用三个视角来清楚地表示:规范视角、情境视角存在视角。伦理学的规范视角侧重于人类行动、态度和品格的规范。上帝本身的良善是终极准则,其次是上帝在其圣经中话语的指令。第二,情境视角关注的是情境,也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情境视角追问在这个情境中何事会彰显上帝的荣耀。第三,存在视角关注人的态度和动机。我们的动机应该是爱——爱上帝,其次爱邻舍(太 22:37-40)。

当我们在圣经中遇到明显的问题时,该如何运用这三个视角呢?

面对问题的准则

规范视角提请我们注意上帝本身,祂是真理和道德的终极标准。

第一,上帝说话:上帝所说的话具有权威性。祂在圣经中向我们说话。其他资料(下文提到的华腓德 [B.B.Warfield] 和凯文·德扬 [Kevin DeYoung],以及其他资料)讨论了圣经是神话语的这一事实(提后 3:16-17)。因此,它是权威,具有上帝自己的权威性。在我们深入研究圣经中某节经文或某一教义的细节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相信圣经是可靠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怀疑神话语的困扰,我们应该向上帝承认这一点,而不是试图掩盖怀疑。当然,仅仅相信上帝的话语是真实的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但它为我们面对问题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属灵环境。

第二,上帝的不可理解性:信靠神还能以另一种方式帮助我们。上帝在圣经中清楚地传达了我们得救所需要知道的主要事情,但并非所有事情都同样清楚。上帝本身超越了我们的理解,也就是说,作为有限的受造物,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祂。我们无法通过全面了解祂而深入地认识关于祂的一切。只有上帝才完全了解祂自己。这意味着圣经中会有我们无法解开的谜团。

例如,三位一体的奥秘就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奥秘。这是一个永久的奥秘,因为只有上帝完全了解自己。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上帝为什么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如果人们想要解开这个奥秘,他们最终会因执着于自己对上帝的认识而几乎视自己为神。然后,他们的骄傲会把他们带入异端。

奥秘的产生还因为圣经中的某些教义本质上深奥难懂:(使徒保罗的书信)“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后 3:16)

最后,奥秘的产生可能仅仅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例如,当我们看到关于格拉森鬼所附之人得医治的两处记载有明显的不一致时,我们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找到满意的解释,因为我们不在现场,不知道所发生之事的所有细节。

研究当时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关注情境会带来什么益处。当我们在圣经中发现一个问题,并有时间尝试理解它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

详细的措辞

相关经文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一下。在我们经常使用的译文中,可能存在一些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地方。

文学语境

我们还需要看更大的文学背景。一个段落和整本书的上下文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其真正含义?

第一,论述的主题和范围:请看一个例子。《诗篇》93:1 说,“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这节经文与哥白尼的天体理论相矛盾吗?我们需要看看上下文。这是一首诗歌。它是一首赞美上帝之诗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对天体理论的技术性评论,而是通过普通经验验证了主的信实。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稳定的,这要归功于主对万物的护理。诗歌的语言是人类日常经验的语言,而不是天文学术语。

第二,故意使用张力:有时,上下文会故意设置一个难题,以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例如,请看《箴言》26:4-5 中的一对谚语: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我们很容易说,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矛盾。但这两节经文并列在一起,是为了让我们更仔细、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智慧地回答愚顽人。以“恐怕/免得”开头的解释性分句帮助我们看到了决定如何回答时的互补性目的。实际上,第一句谚语是说:“不要纯粹站在愚人的立场上回答他,以免陷入愚昧。”第二句谚语说:“但要寻找一种试图使他摆脱愚昧的方式回答他。”做到这两点中的一点或两点都做到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做到。

当我们解释这些经文时,我们需要一种探索复杂含义的文学敏感性。我们应该避免急躁和肤浅地认定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可能的矛盾。周到的回应还要求我们思考生活本身——关于对话,关于愚昧人,以及如何智慧地向那些在接受建议上并不明智之人提建议。

第三,救赎历史的背景:我们还要思考上帝对历史的全面计划。例如,很容易有人会说,《利未记》11 章中限制饮食的律法与耶稣在《马可福音》第 7 章中宣告“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第 19 节)这个教导之间存在矛盾。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两段文字呢?

我们必须考虑到,根据上帝的目的,这两段经文属于救赎历史中两个不同的时代。《利未记》11 章属于一个更大体系中的象征性敬拜条例。洁净和不洁净食物的区别象征性地刻画出了圣洁和罪的区别。《利未记》中的象征意义指向基督的圣洁,祂的到来成全了旧约(太 5:17)。一旦基督来了,不洁净食物的象征意义就在基督的圣洁中得以实现了,继而也在从属于基督之人的圣洁中实现了。以前关于食物的条例已经完成了它们的目的,我们今天吃饭时不需要再遵守它们(提前 4:3-4)。

第四,咨询他人:我们还可以考虑查询其他基督徒的著作和研究作为我们处境的一部分,不仅是我们当代人的著作,还有前几代人的著作。几个世纪以来,基督徒们一直在撰写圣经注释。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都已经遇到过了。注释书、圣经百科全书文章和系统神学往往不仅指出了问题,而且提出了解答。事实上,对于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我们可以找到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可能的解答。并非所有的解答看起来都很有吸引力。但知道其他基督徒已经与这些问题角力,我们就会感到安心。我们经常会发现至少有一个参考解答可能是正确的。这可能是我们自己有限的思考所没有考虑到的。

审视我们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存在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它关注的是态度和动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圣经中的问题?

骄傲

我们是否会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圣经,确信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或者,如果我们没有找到答案,我们是否认为自己足够聪明可以宣布不可能有答案,圣经一定错了?还是我们愿意耐心等待?

忍耐

或者考虑一下态度方面的另一个挑战。我们是否愿意因为坚持上帝话语的权威而忍受人们嘲讽我们是无知或愚蠢的?当我们似乎找不到解答问题的合理办法时,我们是否愿意忍受智力上的痛苦?

安慰

认识到在阅读圣经时经历挑战可以为上帝所用给我们带来祝福,这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谦卑、信靠神、忍耐以及认识苦难在基督徒生活中的作用方面成长。我们的苦难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基督为我们所受之苦(腓 3:10)。

进一步阅读


编注:


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他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Approaching Biblical "Problems"

Vern Poythress(溥伟恩)是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新约教授,他在那里任教近40年。他有6个学位,包括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和斯坦林博施大学的ThD学位。他是多本书籍的作者。 (溥伟恩)是位作家,也是威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新约诠释学教授。他最近的著作包括《认识三位一体:人类知识的视角如何临摹三位一体》(Knowing and the Trinity: How Perspectives in Human Knowledge Imitate the Trinity)(P&R Publishing, 2018)和《三一神的奥秘:神属性的三位一体进路》(The Mystery of the Trinity: A Trinitarian Approach to the Attributes of God)(P&R Publishing, 2020)。他拥有威敏、剑桥、哈佛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学位。
标签
圣经
问题
权威
默示